第(1/3)页 刘贺之所以敢当中驳斥杨敞,不给这“百官之首”一点面子,说得好听一些是借力打力,说难听一些就是狐假虎威。 狐自然是刘贺,虎自然是霍光。 因为最想打这场大仗的人,不是别人,就是天子的“仲父”霍光。 霍光虽然是大司马大将军,但是入朝之后,走的是文官的路线。 孝昭皇帝在位十几年,大汉打了不少仗,但是除了范明友那场说不清道不明的“大胜”之外,能拿得出手的战果是寥寥无几。 于是,暗中就总有人切切私语,说此大将军不如彼大将军,辱没了冠军侯的名声。 霍光能够在朝堂上站稳,一靠的是自己的手腕,二靠的是大义。 这大义一面来自于孝武皇帝的托孤,一面来与冠军侯的赫赫威名。 然而,不管是孝武皇帝还是冠军侯,对外用兵强硬、果决,取得了数不尽的战果。 虽然到了后来,越发繁重的战争,让大汉朝堂江湖上怨声载道。 但是有时候,民心就是一杆秤:这头下去了,那头就会起来。 仗打多了,百姓想要安定;安定久了,百姓又会追忆往日的荣光。 不是大汉的百姓好战,而是胜利的战争确实可以带来好处。 商人可以凿通西域,士族可以攫取战功,百姓也可以用军功换爵位。 这是一条上升的通道。 于是,作为大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,霍光自然也迫切地需要这样一场战争,来证明自己是大汉合格的守护者。 杨敞贵为丞相,但是实际上却不在朝堂的中心,更没有刘贺的“真知灼见”。 所以刚才那一番在他自己看来习以为常的发言,才会显得如此不合时宜,惹怒了天子,惹怒了霍光。 既然你自己摔倒了,朕不踩上一脚恐怕都不合适了。 …… 刘贺的话说完之后,他看到了军中那些将领脸上的神色都变了,看自己的眼神中似乎都多了一丝敬意。 大汉和后世不同,虽然已经初步奠定了君权天授的基础,但是臣子在皇帝面前仍然是有骨气的。 和后世言必称奴才的那个时代截然不同。 这恐怕就是秦汉风骨吧。 所以想要获得大臣的忠心,尤其是武将的认可,就得自己去争取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