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各支军队自有职责,互不隶属,自然就可以相互掣肘,相互制约——大致分为城外、城内、宫内、殿内四层。 驻守在长安城外围的是由大司马直接管辖的北军,分为八个校尉,每个校尉掌管的军队在五千人左右。 在长安城内管理治安捕贼的是三辅管辖的亭卒,总人数有万余人;除此之外,执金吾也掌管着一支单独的巡城亭卒,也有一千余人。 宫内和殿内的宿卫则由南军负责,分别由光禄勋和各宫卫尉统领。 光禄勋管辖的羽林郎、羽林孤儿、期门郎和各宫殿内部的郎卫,是天子出行和日常最贴身的护卫 各宫卫尉管辖的兵卫则负责守护各宫内到各殿外的区域。 从城外到城内,从城内到宫内,从宫内到殿内,这四种军队加起来有近十万人,是大汉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。 南军和北军的士兵来源也不同,离天子更近的南军士兵来自三辅之外的郡国;而外围的北军士兵挑选的则是三辅地区的良家子弟。 另外,这时的大汉仍然以征兵制为主流,但是募兵制也开始抬头。 所以不管是南军还是北军,既有只服役一年的征兵,也有服役了多年的募兵。这样一来,保证了士兵的流动性,又保证了战斗力的不下降。 长安内外这复杂至极的兵力部署,几乎是孝武皇帝一手安排的,不可谓不良苦用心,就是想避免有某一支军队行不轨之事,就危害到天子的性命。 而在废太子据作乱谋反的时候,这套制度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。 但是,在茂陵里躺着的孝武皇帝恐怕不会想到,他亲自挑选的辅政大臣,竟然可以把南军和北军全部都牢牢地控制在手里。 这套防止权臣宿将造反的制度制度,反而成了束缚大汉天子手脚的铁网——这几乎断决了刘贺直接调兵消灭霍光的可能性。 纵使刘贺能够出其不意地掌握其中的一两支部队,但是相对于南军北军庞大的军队数量来说,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 所以,刘贺只能徐徐而图之。 当上皇帝之前,刘贺要徐徐而图之。 当上皇帝之后,刘贺还是要徐徐图之。 …… 想到其中的复杂之处,刘贺将视线从月亮上收了回来,看向了更远的天空。 由于月亮实在太亮了,所以漫天的星星都被遮挡住了光芒。 天一亮,刘贺就要以大汉天子的身份,第一次和百官进行朝议了。 由于龚遂等人的品秩和官职不够,所以不能参与,因此刘贺要独自面对这次挑战。 虽然已经登基了,但是刘贺面前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千头万绪。 如果这是一条艰险的道路的话,解决霍光只是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峰。 而在那之前,刘贺还有数不清的山要翻过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