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默之趣2-《大唐潜龙》
第(3/3)页
两年之前陇州校猎,亦曾途经武功,当时李世民便谕令将这自己诞生之处改建为庆善宫。
年前更在此宫之侧,为母亲修建慈德寺。
如今宫、寺皆已修成,李世民来到这诞圣之处,大宴贵臣,奏起〈秦王破阵乐〉,和之以《七德舞》。
这套乐舞发扬蹈厉,舞者被银甲、执银戟,交错屈伸,击刺往来,舞出破阵之象,以示不忘武德之本。
太常寺则为这次筵宴新编〈功成庆善乐〉,和之以《九功舞》。
这套乐舞则进退安徐,以童生六十四人编为八佾,着进德冠,屣履而舞,以象文德。
自此而后,这一武一文两套乐舞,即成为有唐一代冬至元正,皇帝郊庙飨宴的定则。
唐代官服着靴,乃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,崇尚武德的舆服制度。
《九功舞》则屣履,彰显两汉魏晋的文德古风。
这样的服饰进入贞观天子的庙堂,在当时具有指标性质的意义。
魏征端坐席间,对于《七德舞》俯首不愿直视,对于《九功舞》则聚精会神谛观。
然而同样是这两套乐舞,看在出身北塞的贵官眼中,却有截然不同的观感。
此时李世民神气爽迈,意兴风发,赋〈幸武功庆善宫〉诗。
此诗以黄帝诞生的寿丘、汉高帝刘邦诞生的酆邑起始;接着提及“指麾八荒定,怀柔万国夷”的功业,以及“芸黄遍原隰,禾颖积京畿”的治绩;最后以〈大风歌〉终篇。
可谓将自己天命之子的出身、文韬武略的成就,尽寓于一诗之中。
可惜皇帝的爽迈风发,并不能让群臣感同身受。
九成宫原是隋代的仁寿宫,建成之后,杨坚经常在此听政,甚至改元仁寿。
其周边官舍虽说已趋老旧,毕竟仍堪使用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