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帷幄后面,李治的面色变得疑惑,心中暗暗的道:“这绝不可能!” 科举是改变命运的事情,为了别人的冤情,去放弃自己的前途,这样的高尚,或许有一两人,但绝不会多。 此次中毒牵扯数十人,如果仅仅是一两人愿意与张阳同案,那又有何意义,还是要毒害别人? 除非…… 他看起了李彦特意整理出来的线索名单,很快目光一动:“媚娘,你看一看。” 武后接过,很快若有所思,然后恍然:“陛下,妾明白了。” 帝后对视一眼,已经了然于心。 原来如此。 苦肉计。 有了前面的好印象打底,李治只觉得这群士子傻得可怜。 就算此计现在成功了,当官以后呢? 你们以后没有交集吗? 一旦有了交集,那岂不是人人都握着对方的把柄? 众志成城克服不公时,可以同患难,等到掌握了权力,又岂能同富贵? 现在好了,不需要你们烦恼,把柄都交给朕! 算了算这些江南士子的人数,他们的家世背景,李治眼睛微微一亮。 之前还烦恼李敬玄下去,怎么平衡朝野局势,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思路。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。 李元芳坐在下面,准备继续查案。 这种事情,大家可以对真相心知肚明,但不能揭露出来。 揭露出了,就是欺君大罪,如果不治,那皇权何在? 以后要是觉得科举不公,都在考试前吞个药示威,那也别取士了。 所以此案不能深究。 李治话题一转:“元芳,今科士子名单你看过没有?” 李彦一听就知道,自己的引导结束,接下来该对方了,立刻道:“回陛下的话,臣看过了。” 李治语气变得温和,颇有几分语重心长:“你是内卫立功,不受三省六部所治,便可解褐入仕,而那些科举士子,多年苦读,却依旧艰难!” 他娓娓道来:“武德一朝,吏治崩坏,贞观元年,先帝让房公(房玄龄)精简官吏,房公不辱使命,裁剪朝官至六百多数,朝廷每科的取士之数不可滥为……” 这话不假,宋朝进士动辄数百,结果呢,冗官不说,还造成党争。 因为官位就那么多,每年新科进士等着,那些老的又没那么容易死,自然得争。 斗倒下去一批,才能空出新的官位,让新人上来。 可这话也不完全对,唐朝进士这么少,更大的原因是世家门荫泽过盛,将名额抢占了。 李治对于朝中情况,其实一清二楚,只是平日不说,现在倒是提点一二,言语里更刻意多出几分同情与暗示:“可天下士子众多,尤其外州,得文解入京,路途劳顿,相当不易,建贡院学舍,亦是体谅,你也是长于凉州,对此应有体会!” 李彦眨了眨眼睛:“陛下仁德!” 李治见他还是不懂哦,就将名单传递下去:“你仔细看看,倘若有合谋嫌疑,他们是为了什么?” 李彦在帝后的光辉笼罩下,终于露出恍然:“难道说……唉……” 第(2/3)页